仁慈堂大樓
開放時間
仁慈堂博物館
10:00 - 13:00, 14:30 - 17:30
逢星期一及澳門公眾假期休館
簡介
根據第31/2018號行政法規,仁慈堂大樓屬於「澳門仁慈堂大樓」。
仁慈堂於1569年由澳門首任主教賈尼路創立,負責慈善救濟的工作,故名“仁慈堂”。成立之後,仁慈堂開辦了中國第一間西式醫院白馬行醫院,並設育嬰堂、痲瘋院、老人院、孤兒院等機構。
仁慈堂大樓修建於1 8 世紀中葉,至1905年形成今天的面貌,具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。
建築描述
仁慈堂位於議事亭前地,為一磚石建築,由於後加的兩層券廊,賦予它新古典外衣,從而吸引人們的注意。
建築整體除花崗石柱基外,均以白色粉刷,故即使立面裝飾線豐富,依然給人一種安靜高雅感覺。
建築物正立面上層有外廊,下層有寬兩米的行人走廊。立面牆身是建在十個方形的花崗石柱基上,柱基間則以磚券相連,同時,在柱基上均設有壁柱一對作裝飾,這種券柱式建築手法在立面上重覆使用,從而令大樓立面具有一種鏤空的效果。建築物寬22米,女兒牆高度為1 2 . 5 米,左右分為三部分,中間部分稍凸,其頂上之三角形山花高達16米,打破了建築物的水平感。立面上下兩層各開有七個拱券,其中以中間三個較大,而拱券兩側之壁柱在形式及柱式上均有所不同,上層中央三組為愛奧尼式圓柱,兩側四枝則為愛奧尼式方柱,至於下層則為科林新柱式,兩側為圓柱,中間卻是方柱,並以疊柱形式出現。
南立面圖